Pages

Thursday, 28 August 2025

投稿:《新时代下的希望与挑战》


参与第一届的拿督王顺和硕士杯全国征文赛。侥幸获得佳作奖。贴上此文以做记录 


时代就像大海的浪,总是在不停翻涌,后浪会不断拍打着前方。每一次划时代的科技跃迁,都会给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塑。像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人们迈入了工业化时代。然后是电力的出现,让生产率大幅提升,各领域蓬勃地发展,从此世界迈入了现代化。如今,人工智能正在以它前所未有的速度,来定义着大家对“人类智慧”的认知。


2022年十二月,ChatGPT横空出世。让2023年悄地成为了人工智能的元年。短短五天内注册人口突破一百万用户,两个月内更是突破惊人一亿。仿佛是沉睡千百年的年兽一朝惊醒,新春的鞭炮,再也吓不住它。


两个月突破一亿,这个增长速度是什么概念?被戏称过时的面子书,用了四年才达成一亿用户;我们日常离不开的通讯软件Whatsapp花了三年半;而年轻人最爱的Instagram,则用了两年半。再对比ChatGPT这头巨兽,它正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席卷全球,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浪潮。


我本以为这只会是一个科技泡沫,不过就是要吸引客户注册赚钱的玩意儿。就好像之前出现的元宇宙,说好不久的将来大家都会戴上眼镜进入虚拟世界生活,冷却过后不过就是一场空。我一直都认为,很多科技产品都不会火热太久,它们就像流星,在天空闪过就消失不见。


出于好奇,几个月后对科技不甚敏感的我还是去ChatGPT注册了一个账号。我想看看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是不是像身边朋友们说的样神乎其神。我研究了一整天,最终愣在电脑前,久久不能回神。朋友诚不欺我,我被它强大的功能所震撼。一整天的研究,或许只是发现了它功能的冰山一角。我就像《倚天屠龙记》里,挑战张无忌的空性大师,练了一辈子的龙爪手本以为无人能敌,却没想到出手的每一招都被张无忌轻松化解并克制着……


ChatGpt的人工智能,完全颠覆了我的写作世界。作为一个勤于笔耕的人,我一直都以为写作是一个需要时间、思考和沉淀的过程。这些年,我写日记、写文章、写诗、写对联等等,不知不觉也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方法。我会像诗鬼李贺那样去捕捉一纵即逝的灵感、会用心地去观察一个主题并慢慢构思思路图、会在草稿上不断地涂鸦。


写作的过程并不简单,有时思绪枯竭,心思会一直被吊着直到睡梦里;有时得反复琢磨,寻找更恰当的修辞让文字更加生动立体;有时必须跳出自己看不见的框架,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斟酌着如何不让自己的文章只有自己看得明白,不要变成盲目自写自爽。


身为华文教师,我呕心沥血地教学生写作。每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学。教他们通过记录生活来培养观察力,鼓励他们阅读来感受文字的魅力,也会在课堂上耐心地跟他们讨论来激发创意。学生克服了对写作的恐惧,就会逐渐建立信心,把一篇文章给写好。每次看到他们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我都会觉得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也曾经有幸当过文学创作的评委。我用心去阅读每一篇文章,因为我相信里头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学生用心编织的世界,他们投入了感情去把一篇篇文章写好。当然也曾遇过抄袭的文章,每每遇到这样的文章,总得花上一段时间来去做考证。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把关人,希望还给每个学生一个公道。文学是主观的,有时还得跟另一个评委争得面红耳赤,花上好长的时间才能够选出最佳作品。


现在人工智能的介入,真的给我的世界扔下了一颗深水炸弹。人工智能已经强大到可以把写作的过程,简化成一个简单的指令。只要指令到位,一篇结构完整且语言流畅的文章就能够生成出来。原本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半天才能写完的文章,现在不用一分钟人工智能就能生成。


盯着屏幕上的文字,我的心里浮现可怕的年头,这样的“写作”,还是写作吗?这一刻愣在电脑前的我,仿佛站在科技变革的分岔路口,既惊叹,又迷惘。身为老师的我心里也在开始冒起几个问题:在人工智能崛起的如今,教师是否会被取代?学生是否还需要思考和创作?教学和写作,会不会变得再也没有意义?我面对的,是这个新时代最严峻的挑战。


我开始思考,面对如此猛烈的冲击,我们是否可以拥抱它,而不是一昧的抗拒?要找到新时代的希望,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写作。


写作过程确实不简单,有时候好像跑了一场马拉松那么辛苦。但是挥汗如雨地跑了数十公里后抵达终点,心中涌上来的是无比畅快的满足。人工智能不应该是取代我去跑步,只要我懂得善用,它会变成一双优秀的跑步鞋,让我的步伐更加轻盈,还能保护我不容易受伤。人工智能是新时代的希望,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生成文章,但是它没有办法赋予文字灵魂。


人工智能或许能写出华丽的辞藻,甚至能模仿各种风格,但它无法创造真正的情感。那些痛苦、挣扎、顿悟、喜悦——只有人类自己才能体会,也只有人类,才能真正写出触动心弦的作品。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寄托,前阵子我的孩子病逝,我哭成了泪人,本以为会待在这个怪圈永远走不出来,但是当我将所有悲伤倾注笔端后,我发现忧郁渐渐减少,文字带走了我的忧伤。我想,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有些情感,无法速成,也无法复刻。


同样的,人工智能的崛起只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会是一个新的希望。只要能够善用,人工智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使用它当成教师助理,帮助教师完成繁琐工作之余,还能够提供即时的教学反馈。甚至我们可以跟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定制更高效的个性化教学。


在许多学生眼中,写作是一堵很难越过的高墙。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带给学生全新的可能性。借助文本的生成,让每个人都可以更加容易地深入思考,逻辑再也不会再像过往那般断断续续。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套入自己的经验和历程,通过修改和润色,就能够让整篇文章更加生动。


而最关键的,当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不仅仅只依靠人工智能提供的内容。只有学生明白机械复制的文章没有感情,他们才会想办法去赋予文章灵魂,让整篇文章,变成专属自己的。


与其悲观地看待,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身先士卒,用智慧和经验去引导学生。只有我们懂得驾驭这头怪兽,学生才更有可能去善用它,而非单纯把它当成作弊的工具。未来的老师是否会被取代,得看看我们到底是教知识的人,还是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造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明白自己无法阻挡时代的巨轮。面对种种挑战,身为教师的我们把它封闭起来完全不让学生使用,那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该选择如何面对它,让新时代的明天更有希望。


回首自己的写作之路,跟文字做朋友,每一个方块字仿佛都有温度。我用它们来记录日常点滴、描绘一路以来所看见的风景、抒发自己的感情等等,这一切都是基于真实的体验和感悟。新时代的人工智能可以写得很快,甚至可以模仿文风,但它永远取代不了源自心灵深处的独特表达。


未来已经到来。人工智能给新时代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与之共存。利用它的优势,但不要被它控制;学习它的技巧,但绝对不要放弃自己的思考。完全不要依靠人工智能,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完全依赖人工智能,也会很快变成一个废人。如何去拿捏,是一门学问。


愿每个人,在人工智能的新时代依旧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写作方式或许会改变,但写作意义会永远存在。我会借助人工智能,继续书写自己的文字,让我的故事继续闪耀光芒。

 

2584


让心沉淀。清晰的心才能够看清楚自己。


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一切安好。


祝福自己。祝福所有人。


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


 

Thursday, 21 August 2025

三十八岁,生日快乐




今年的生日有点不同,因为拿了卓越服务奖 APC。虽然内心觉得无非是排排坐,分果果,但依然要感谢校方的信任。这是我的荣幸。懒得拍照,只在典礼现场翻阅了九十年前的书籍《我眼中的马来亚》,回到了民风淳朴的年代。APC 的唯一照片,还是靠自家好友帮忙拍下的。


随后去了布城上课三天,回来正好陪家人一起庆祝生日。今年虚岁十八,实岁得再加二十。玉文说:上课程会有很多收获,好的就带回家,不好的就把它留下。确实如此,因为听到一位带着怨气的同道说:去学校工作只是为了过日子。


听来很悲观。把去学校当做折磨,那就还有二十多年痛苦的日子。给我的话,我想换个说法:“去学校不是为了过日子,去学校是为了陪伴孩子,把每一天都过好”。


最近常常在面子书上乱写,朋友笑说我出口成金句。其实哪有什么金句,大多只是读书之后的感悟,换成自己的话记下来;有些是听别人说得有意思,就顺手写成记录。比如以上的那一句,改了之后整个人看了也舒服多了。跟孩子们一起,把日子过好。


今年年初日子难熬,因为孩子回到天上当星星,心里难过了许久。但渐渐也学会走出来。就像路飞失去艾斯后几乎崩溃,直到甚平提醒他,去算算还有多少伙伴在身边。是啊,数一数,我还有我的家人,学校也有那么多孩子。小小羊儿虽然偶尔会气气我,但我还是很喜欢他们。


瞧,回到学校,小小羊儿们就给我准备了生日惊喜,为我买了一个大蛋糕。我是多么幸运啊!失去了一个孩子,但老天也赐给我更多的孩子。关了我一道门,却开了那么多窗口啊!日子总是有苦有乐,苦的时候就要尽快走出来,别让快乐少了哪怕一天。


看多了蔡澜的书,学了一些豁达。享乐人间吧!愿自己三十八岁,依然能像十八岁那样,快乐继续。



让心沉淀。清晰的心才能够看清楚自己。


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一切安好。


祝福自己。祝福三十八。


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

 

37岁: https://taipingeven.blogspot.com/2024/08/37.html

36岁:https://taipingeven.blogspot.com/2023/08/36.html?m=0

35
岁:https://taipingeven.blogspot.com/2022/08/35.html?m=0

34
岁:https://taipingeven.blogspot.com/2021/08/34.html?m=0

33岁:https://taipingeven.blogspot.com/2020/08/33.html?m=0

32岁:https://taipingeven.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18.html?m=0

31岁:https://taipingeven.blogspot.com/2018/08/31.html?m=0

30岁:https://taipingeven.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html?m=0

 

Thursday, 14 August 2025

小小羊儿第一次家长日

 



家长日之前,我和孩子们说了一个点子,是从同行那儿看到的。家长日试试看来一个总会谈,一次过面对所有家长,把大部分共通的问题和建议一次性说清楚。如此一来可以省去复述的时间,也可以节省彼此的精力。


然而小羊们不赞同。他们就喜欢老师对家长一个一个地说。好吧,小小羊儿的第一次家长日,就不要太过花里花俏了。太过前卫等下家长可能也接受不了,还是乖乖准备三小时的说话马拉松吧!


提前安排好了预约时间,也温馨提醒家长们掌控时间。真的有特别的内容,欢迎随时私讯我。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还是有部分家长谈得比预期久了一些。相见愉快,多聊两句。


有位家长带着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说自己已经等了半个小时。对此我深感抱歉,也跟他解释了一番。心情说没有受到影响是假的,但我知道受气也包括在薪水里头。无法做到人人满意,就不要做到对任何事都在意。


想一些好的事情吧!还是有不少通情达理的家长。有些家长帮忙我喊大家的序号;有些家长会互相礼让;有些家长还特地买了一杯霸王茶姬请我喝,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真的十分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温柔。得另外声明,买茶姬不是贿赂啊,应该讲的还是要讲啊,我可不是灶君。


小小羊儿的第一次家长日,在三个小时半后终于结束。回家吃饱后觉得自己全身发热,果不其然还是疲惫过度,隔天就生病了。非常感谢每一位愿意抽空前来的家长。大家的配合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孤军作战。当我们真诚地去理解孩子,我相信孩子们肯定可以越变越好。



若这次有什么做得不周到的地方,敬请包涵,我会检讨和改善。期待下一次家长日,我们可以更顺畅、更有效地进行沟通,继续为孩子们的未来努力。记小小羊儿第一次家长日,写完又要去吃药睡觉了。





让心沉淀。清晰的心才能看清自己。


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一切安好。


祝福自己。祝福小小羊儿和家长们。


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




 

Thursday, 7 August 2025

人生三章:起始、过程、终章




我在面子书引用了南怀瑾的一句箴言:莫名其妙地出生,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然地死去。这并非煽动消极,而是一种警示:人啊,千万不能这样稀里糊涂地度过一生。


面子书上引来一些朋友的回复。友人说:唯一能控制的是活着我同意,但并不完全。出生的莫名其妙不是必然生而不养才会让孩子像是从虚无中掉下来的。


谈“出生”,不知道他人是怎样的,但我家的孩子绝对不是莫名其妙。我们提早规划、努力备孕;自家顶着身体疲惫、打针抽血的煎熬就是为了等来孩子的报到,我们用无数艰辛换来幸福一笑。


没有莫名其妙的诞生,因为孩子不是命运随意投掷的骰子,而是我们用心等待与付出成就的奇迹。我会把这段话说给孩子听,当你面对难题时,记得要想一想,我们为你的到来,做了多少的努力。好好珍惜这条命,就是最大的孝顺。


“活着”确实是最可操纵的一段。这点我赞同。而另一个网友说每个人到这个世界都一定会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任务圆满了,就是离开的时候。”我却不太赞同。这样宿命论的说法太招人误解,也太消极被动。


有些人一生浑浑噩噩,吃喝嫖赌,挥霍生命,却自称任务完成能够心安离去?只会顺其自然又何以区分于禽兽?我是典型的福建人,相信的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相信每多走一步命运都会可能有所改变。


想起哪吒的话:“若命运不公,我就跟它斗到底。”我没有哪吒那样拼,但我依然坚信人可以主动塑造自己的轨迹。哪怕宿命论者会说:“多走一步也是命中注定。”每次累的时候都想躺平,但太过佛系实在不行。


最后要说到“死亡”。生老病死是必然常态,明天和意外主要也是看哪个先来。我们无法预测何时来临,但我觉得必须向死而生。《善终》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想埋葬在哪里?想写下怎样的墓志铭?想让自己的离去变成一种自己喜欢的仪式。有意识地安排准备,不让身边的人因为突然的离去而手忙脚乱。


提前做好人生该完成的事情,留下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痕迹。如此,当死亡真正到来的那一天,就算很害怕我们也能够坦然面对:“这辈子没有让自己后悔,我过得很好,可以安心离去。



“出生”不会莫名其妙,谢谢老爸老妈给我的这条命,我会好好珍惜。我会把相同的道理,传承下去。


“活着”拒绝无可奈何,要不断选择不甘虚度,要努力成为自己并帮助别人,走出属于自己的轨迹。


“死亡”不要不知所然。要坦然去面对并积极准备。让这辈子的结尾成为一场有尊严有价值的告别。


 

让心沉淀。清晰的心才能够看清楚自己。


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一切安好。


祝福自己。祝福所有人。


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