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门孔》
我从《苏东坡突围》开始接触余秋雨。那一段爱上读书的大学时期,放着厚厚的课本不去温习,专门去找一些散文小说来读。当时候看得最多的有励志的刘墉,多元的九把刀,启迪思想的龙应台,当然也少不了余秋雨。
中学时期也有这样的经历,老爸骂我只爱读课外读物,那时候读得最多的应该是四大名著的《三国志》和金庸的十四本小说,如果考试有桃园三结义,有测试神雕侠侣的话我一定可以考上状元。
我算不上太叛逆,只好搁下课外读物,读那些不喜欢又无聊的课本去。多年之后,课本的东西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课外读物却还在脑袋里根深蒂固。被逼着读而且会读到睡着的课本,跟冒着被没收的风险在抽屉下读的小说,是肯定有所差别的。
余秋雨的书是万万不能错过的。《门孔》是记忆文学。记录着他跟许多文化前辈的故事。我比较孤陋寡闻,这本书里面的好些名人,我都不认识。其中包括了成为书名《门孔》所说的主角——电影节巨匠谢晋。
《侍母日记》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以日记的格式来书写自己母亲最后弥留阶段,篇幅很长,所以只选了其中八天。文中没有鸡汤式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却让自己重读两三遍还是会感动到掉泪。
将人物描写到好像浮在纸面上,余秋雨的笔就是有这么样的力量。
九把刀《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
一部精彩的小说,会有让你想要一口气读完。像丹布朗,他的每一本书都会让你在读完之后还会依然感觉意犹未尽。精彩的故事叙述,会让读者放下书本后隔天睡醒再立马继续,我觉得就是一本好书。
虽然上一本书《上课不要打手机》令人失望,但是九把刀的书还是要收集的,他对故事紧凑的把握还是有一定的水准。《怪怪怪物》这本书没有令我失望。刀大还是刀大,随便一个转弯可能就让别人看不到车尾灯。里面的内容依然粗话黄话连篇。不过中心思想还是值得一读。到最后,你会问自己: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怪物?
校园霸陵是一个棘手课题。不可以欺负人,不能虐待动物,那会吃人的怪物呢?当我们不再站在食物链的最高点,我们反击过去,甚至虐待怪物是否就是理所当然?比僵尸电影更加引人深思。像九把刀其他小说,人类像动物被圈养来当食物,想想都毛骨悚然。
读着这本书,我在对号入座。我会是里面的哪一个角色?想起小时候我还挺有勇气的。有个表弟的智商比较低,记得有次在食堂看见他被别人欺负,我立马就站出来维护他。反倒是长大了,勇气慢慢没了。社会上有许多不公平的事情,我却只能噤若寒蝉。
话说一个月之后,我竟然在网上找到了电影版。下载来看。画面跟《楼下的房客》一样,虽然血腥十足,可是却没有小说那样令人无法自拔透不过气。小说能够给予的想象,还有停顿的空隙,比电影多了很多。
儿童小说《贝丝丫头》
心晏长大得很快。翻身仿佛还是昨天的事,现在却爬得比我走路还快。等她再大一些,我就要读故事给她听。想说读《西游记》,不过在那么小就开始读经典好像操之过急?那泼猴子略显无情,打妖精从来不手软,对小孩子来说,好像太过暴力?等她长大一些,再给她说吧。
现在得加把劲了,搁置在书架上的儿童文学,还有超过一半是还没翻阅的。而且还有很多是读了却没有印象。糟糕,这就是没有做记录的后果。读了才知道即使有些小说是拿了国际金奖也是良莠不齐,像上一本的《浪漫鼠德佩罗》我就觉得不如《狗来了》写得好。
《贝丝丫头》的书比较特别。用一个篇章一个篇章的独立故事来写小说,如果用来哄晏晏的话应该蛮适合的。一个晚上刚好一个篇章。只是有些故事好像比较西化,比如小小的贝丝丫头就开始喜欢隔壁家的男生,哈,我可不想我的女儿那么快喜欢别人啊!
话说读了这本《贝丝丫头》之后,我也尝试学习她的方法,用一篇一篇来书写自己想象的故事。毕竟今年还是有把写故事当成是自己的目标啊!不过自己可真的没什么耐心,写了一些,然后又中断了。
继续加油吧!
陈诗蓉《教育可以不一样》
学校的图书馆还在装修中,只有两个书架放置在图书馆外,架上一些儿童故事书供孩子们阅读。我鲜少去图书馆,刻板印象中没什么适合我的书可以读。不过万有引力法则真特别,在前几个星期上了陈诗蓉讲师的读书分享会,然后就让我瞥见书架上陈诗蓉讲师的《教育可以不一样》。
在法情外号旅人的陈诗蓉讲师在法情里头有一个专栏《海外留鸿》,因为工作原因带着三个孩子到捷克生活了好几年。她就在那里分享她的故事。过了几年后回到马来西亚,三个孩子和身为妈妈的旅人需面对两种教育文化和环境带来的冲击,由此比照和分析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这本书里面分成许多篇章。故事简短有趣,即使非常沉重的事情作者也以比较轻松的方式来书写。我想起了学校校长曾经跟我说过的一句话:“除了打,真的没有别的方法了吗?”有时候我相信他的话,但有时候确实很难控制自己的怒气。
也一拼反思自己的教学。教育的确不可以用错力啊,否则就会走了冤枉路还不自觉地沾沾自喜,最后只会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跟父母。我们常常嘲笑揠苗助长的农夫很傻,但看看我们周围补习中心如雨后竹笋般林立,嘲笑农夫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啊!
分享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我要求学生带剪刀来学校,家长致电给我,担心孩子拿剪刀去学校会刺伤别人或弄伤自己。我哑然失笑,很礼貌地回答:“让孩子尝试吧!”外国的孩子已经会自己搭巴士转站上学,我们这里还纠结着怕孩子受伤。总不能一辈子不让他用剪刀吧?与其担心,不如告诉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每个家长都灌输正确观念,老师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
让心沉淀。清晰的心才能够看清楚自己。
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一切安好。
祝福自己。祝福所有人。
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