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8 August 2025

投稿:《新时代下的希望与挑战》


参与第一届的拿督王顺和硕士杯全国征文赛。侥幸获得佳作奖。贴上此文以做记录 


时代就像大海的浪,总是在不停翻涌,后浪会不断拍打着前方。每一次划时代的科技跃迁,都会给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塑。像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人们迈入了工业化时代。然后是电力的出现,让生产率大幅提升,各领域蓬勃地发展,从此世界迈入了现代化。如今,人工智能正在以它前所未有的速度,来定义着大家对“人类智慧”的认知。


2022年十二月,ChatGPT横空出世。让2023年悄地成为了人工智能的元年。短短五天内注册人口突破一百万用户,两个月内更是突破惊人一亿。仿佛是沉睡千百年的年兽一朝惊醒,新春的鞭炮,再也吓不住它。


两个月突破一亿,这个增长速度是什么概念?被戏称过时的面子书,用了四年才达成一亿用户;我们日常离不开的通讯软件Whatsapp花了三年半;而年轻人最爱的Instagram,则用了两年半。再对比ChatGPT这头巨兽,它正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席卷全球,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浪潮。


我本以为这只会是一个科技泡沫,不过就是要吸引客户注册赚钱的玩意儿。就好像之前出现的元宇宙,说好不久的将来大家都会戴上眼镜进入虚拟世界生活,冷却过后不过就是一场空。我一直都认为,很多科技产品都不会火热太久,它们就像流星,在天空闪过就消失不见。


出于好奇,几个月后对科技不甚敏感的我还是去ChatGPT注册了一个账号。我想看看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是不是像身边朋友们说的样神乎其神。我研究了一整天,最终愣在电脑前,久久不能回神。朋友诚不欺我,我被它强大的功能所震撼。一整天的研究,或许只是发现了它功能的冰山一角。我就像《倚天屠龙记》里,挑战张无忌的空性大师,练了一辈子的龙爪手本以为无人能敌,却没想到出手的每一招都被张无忌轻松化解并克制着……


ChatGpt的人工智能,完全颠覆了我的写作世界。作为一个勤于笔耕的人,我一直都以为写作是一个需要时间、思考和沉淀的过程。这些年,我写日记、写文章、写诗、写对联等等,不知不觉也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方法。我会像诗鬼李贺那样去捕捉一纵即逝的灵感、会用心地去观察一个主题并慢慢构思思路图、会在草稿上不断地涂鸦。


写作的过程并不简单,有时思绪枯竭,心思会一直被吊着直到睡梦里;有时得反复琢磨,寻找更恰当的修辞让文字更加生动立体;有时必须跳出自己看不见的框架,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斟酌着如何不让自己的文章只有自己看得明白,不要变成盲目自写自爽。


身为华文教师,我呕心沥血地教学生写作。每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学。教他们通过记录生活来培养观察力,鼓励他们阅读来感受文字的魅力,也会在课堂上耐心地跟他们讨论来激发创意。学生克服了对写作的恐惧,就会逐渐建立信心,把一篇文章给写好。每次看到他们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我都会觉得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也曾经有幸当过文学创作的评委。我用心去阅读每一篇文章,因为我相信里头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学生用心编织的世界,他们投入了感情去把一篇篇文章写好。当然也曾遇过抄袭的文章,每每遇到这样的文章,总得花上一段时间来去做考证。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把关人,希望还给每个学生一个公道。文学是主观的,有时还得跟另一个评委争得面红耳赤,花上好长的时间才能够选出最佳作品。


现在人工智能的介入,真的给我的世界扔下了一颗深水炸弹。人工智能已经强大到可以把写作的过程,简化成一个简单的指令。只要指令到位,一篇结构完整且语言流畅的文章就能够生成出来。原本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半天才能写完的文章,现在不用一分钟人工智能就能生成。


盯着屏幕上的文字,我的心里浮现可怕的年头,这样的“写作”,还是写作吗?这一刻愣在电脑前的我,仿佛站在科技变革的分岔路口,既惊叹,又迷惘。身为老师的我心里也在开始冒起几个问题:在人工智能崛起的如今,教师是否会被取代?学生是否还需要思考和创作?教学和写作,会不会变得再也没有意义?我面对的,是这个新时代最严峻的挑战。


我开始思考,面对如此猛烈的冲击,我们是否可以拥抱它,而不是一昧的抗拒?要找到新时代的希望,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写作。


写作过程确实不简单,有时候好像跑了一场马拉松那么辛苦。但是挥汗如雨地跑了数十公里后抵达终点,心中涌上来的是无比畅快的满足。人工智能不应该是取代我去跑步,只要我懂得善用,它会变成一双优秀的跑步鞋,让我的步伐更加轻盈,还能保护我不容易受伤。人工智能是新时代的希望,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生成文章,但是它没有办法赋予文字灵魂。


人工智能或许能写出华丽的辞藻,甚至能模仿各种风格,但它无法创造真正的情感。那些痛苦、挣扎、顿悟、喜悦——只有人类自己才能体会,也只有人类,才能真正写出触动心弦的作品。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寄托,前阵子我的孩子病逝,我哭成了泪人,本以为会待在这个怪圈永远走不出来,但是当我将所有悲伤倾注笔端后,我发现忧郁渐渐减少,文字带走了我的忧伤。我想,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有些情感,无法速成,也无法复刻。


同样的,人工智能的崛起只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会是一个新的希望。只要能够善用,人工智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使用它当成教师助理,帮助教师完成繁琐工作之余,还能够提供即时的教学反馈。甚至我们可以跟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定制更高效的个性化教学。


在许多学生眼中,写作是一堵很难越过的高墙。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带给学生全新的可能性。借助文本的生成,让每个人都可以更加容易地深入思考,逻辑再也不会再像过往那般断断续续。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套入自己的经验和历程,通过修改和润色,就能够让整篇文章更加生动。


而最关键的,当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不仅仅只依靠人工智能提供的内容。只有学生明白机械复制的文章没有感情,他们才会想办法去赋予文章灵魂,让整篇文章,变成专属自己的。


与其悲观地看待,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身先士卒,用智慧和经验去引导学生。只有我们懂得驾驭这头怪兽,学生才更有可能去善用它,而非单纯把它当成作弊的工具。未来的老师是否会被取代,得看看我们到底是教知识的人,还是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造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明白自己无法阻挡时代的巨轮。面对种种挑战,身为教师的我们把它封闭起来完全不让学生使用,那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该选择如何面对它,让新时代的明天更有希望。


回首自己的写作之路,跟文字做朋友,每一个方块字仿佛都有温度。我用它们来记录日常点滴、描绘一路以来所看见的风景、抒发自己的感情等等,这一切都是基于真实的体验和感悟。新时代的人工智能可以写得很快,甚至可以模仿文风,但它永远取代不了源自心灵深处的独特表达。


未来已经到来。人工智能给新时代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与之共存。利用它的优势,但不要被它控制;学习它的技巧,但绝对不要放弃自己的思考。完全不要依靠人工智能,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完全依赖人工智能,也会很快变成一个废人。如何去拿捏,是一门学问。


愿每个人,在人工智能的新时代依旧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写作方式或许会改变,但写作意义会永远存在。我会借助人工智能,继续书写自己的文字,让我的故事继续闪耀光芒。

 

2584


让心沉淀。清晰的心才能够看清楚自己。


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一切安好。


祝福自己。祝福所有人。


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